廈門的歷史,前身為淘

福建廈門曾被歐洲人和北美人稱為“淘”。 這個名字來自那裡的人們所說的方言。 這個地區的人們 - 閩南和台灣 - 講福建話,這是當地人普遍使用的一種方言。 雖然今天,普通話是商業和學校的通用語言。

古老的海港

包括泉州在內的福建沿海城市(今天您可能從未聽說過700多萬人口的城市)是非常活躍的港口城市。

泉州是中國最繁忙的唐代港口。 馬可波羅在他的旅行回憶錄中對其廣泛的交易做出評論。

廈門是宋朝開始的一個繁忙的海港。 後來,它成為明朝忠於清朝鬥爭的守護者的前哨和避難所。 商人海盜的兒子寇興加在該地區設立了反清基地,今天他在鼓浪嶼上看到一座尊貴的大型雕像。

歐洲人的到來

葡萄牙傳教士到達16世紀,但很快被踢出了。 後來英國和荷蘭的貿易商一直停留到18世紀港口關閉交易。 直到1842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廈門才成為對外貿工人開放的條約口岸之一而重新對外開放。

當時大部分離開中國的茶都是從廈門運出來的。 廈門的一個小島嶼鼓浪嶼被分配給外國人,整個地方成了外國飛地。

大部分原始建築仍然存在。 今天在街上漫步,你很容易想像你在歐洲。

日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和1949年後

1938年至1945年,日本人佔領了該地區(日本人已經在台灣,然後福爾摩沙,從1895年開始)。在日本人在二戰中被盟軍擊敗並且中國受到共產黨控制後,廈門成為了一個回水。

蔣介石將國民黨和大部分中華民族的海外財富帶到台灣,所以廈門成為反抗國民黨攻擊的前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發展該地區,因為擔心任何發展或產業都會受到現在在台灣的敵人的襲擊。

而台灣的金門島,距離廈門海岸僅幾公里,成為全球武裝最重的島嶼之一,台灣人擔心大陸遭到襲擊。

20世紀80年代

在鄧小平領導改革開放後,廈門重生。 這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之一,不僅來自大陸,而且來自台灣和香港的企業都投入巨資。 由於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國民黨控制的台灣之間的緊張局勢開始放鬆,廈門成為來大陸的企業的避風港。

現在的廈門

今天,廈門被中國人視為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空氣乾淨(按中國標準),那裡的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對較高。 它有大片的綠地,海岸線已經開發出來用於娛樂 - 不僅是沙灘遊戲,還有漫長的慢跑道,這在中國城市很少見。

這也是通往中國和外國遊客喜愛的福建省其他地區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