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列儂/小野洋子在蒙特利爾為和平而努力

探索1969年錄製“給予和平機會”的套房

“我們的人生在一起非常珍貴。” - 來自(Just Like)從約翰列儂開始

每一代都有其夫婦讓公眾迷戀。 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沒有人比甲殼蟲約翰列儂和當時的女朋友小野洋子感受到新聞界的矚目。 兩人於1966年11月在倫敦舉行的小野表演藝術展上相遇。 許多人將小野洋子歸咎於披頭士樂隊的解散,該樂團於1969年1月成為樂隊最後一次公開亮相。

但是,約翰和洋子的故事,像大多數浪漫,比看起來更複雜。

在1968年夏天,約翰和洋子一起搬進了Ringo Starr的倫敦公寓。 同年10月18日,這對夫婦被捕並被控大麻管有。 列儂聲稱這些毒品是由警方種植的,但後來於1968年11月1日將罪名交給了指控。

這種小小的信念會困擾他多年。 一周後,他與第一任妻子辛西婭·列儂的離婚獲得批准。 此後三天,John和Yoko的首張專輯合作“Two Virgins”發布。 封面顯示前後愛好者的裸體照片,並被禁止。

1969年3月20日,這對夫婦在直布羅陀結婚。 接下來的一周,這兩位主要媒體操縱者使用他們的名人為好,在阿姆斯特丹希爾頓總統套房902號房間里為和平舉行了一次蜜月式的和睦之旅。

新聞界熱心追求他們,假設著名的裸體主義者會愛上他們的相機。 相反,睡衣包裹的新婚夫婦談到了世界和平。 這是作為表演藝術的蜜月,與抗議越南戰爭交織在一起。

列儂的“約翰和洋子的歌謠”記載了這一周的歌曲:“從巴黎開車到阿姆斯特丹希爾頓/在我們的床上說話一周/新聞人們說/'嘿,你在床上做什麼?'/我說,'我們只是試圖讓我們得到一些安寧!'“

一周之內,約翰和洋子接受采訪,無視嘲諷和敵意,向全球觀眾傳播和平的話語。

倫敦的每日鏡報指出:“一個不起眼的天才似乎已經完全擺脫了他的搖擺人。” 5月中旬,這對夫婦計劃在紐約進行第二次入睡。 美國駐倫敦大使館的當局拒絕發放列儂的簽證,因為他早些時候被大麻逮捕。 因此,1969年5月24日,約翰和洋子飛往巴哈馬。 約翰發現這個島太熱而潮濕,要在那里呆一個星期。 所以他們突然離開了。

1969年5月26日,這對新婚夫婦在北部的皇家伊麗莎白女王酒店(Queen Elizabeth Hotel)的角落套房1738-40-42在蒙特利爾舉行第二週的和平聚會。

正如蒙特利爾公報的記者Dave Bist所回憶的那樣,“各種各樣的人開始表達敬意,從喜劇演員歌手Tommy Smothers到L'il Abner漫畫家Al Capp,他們通過進入的方式背叛了進入的代價與和平對的大喊大叫。“

1969年6月1日,電話用於錄音設備。 Tommy Smothers找到了一把吉他。 超大的歌詞在牆上升起。 John和Yoko以及包括Timothy Leary博士,蒙特利爾拉比Abraham Feinberg,音樂家Derek Taylor和Petula Clark以及加拿大拉達克里希納神廟的合唱團成員在內的一些人記錄了“給和平一個機會”。 這張單曲被稱為“The Plastic Ono Band”。 五週後,7月7日,45號在美國上映。

“給和平一次機會”沒有達到。 14在Billboard的榜單上 - 激勵了整整一代人與John和Yoko一起吟唱一首和平之歌。

夫婦可以在蒙特利爾的伊麗莎白女王酒店重溫約翰&洋子的和平之床。

在撰寫本文時,伊麗莎白女王酒店將於2017年6月關閉整修。以下是1738年,1740年和1742年間角落套房的John&Yoko住宿看起來像在關閉之前的情況:

三室套房內襯米色莫爾壁紙,舖有葡萄酒色地毯,包括兩間臥室(一間配有兩張單人床,另一間配有舒適的國王),三間黑色大理石浴室,一間帶拋光木桌的餐廳和八間軟墊葡萄酒和金色椅子,帶綠色提花沙發的客廳,可折疊成沙發,還有幾個金邊鏡子。

大窗戶俯瞰蒙特利爾的瑪麗世界大教堂的女王,其雕像和圓頂風化為一個輝煌的銅綠。

提供的周末套餐包括約翰列儂套房的住宿,1969年活動的紀念照片,兩人早餐,一瓶起泡酒和迎賓禮物。

紀念Ted教堂的臥室照片,掛在套房的門廳。 在起居室裡,約翰和洋子的彩色照片被他們蘋果唱片公司錄製的8首黃金唱片和歌詞所包圍。

未來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組合。

虛擬現實將引入到全新裝修的1742套房中。情侶們將有機會觀察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的觀點。 檔案內容將通過復古設備進行播放。 當坐在床上時,參觀者可以“重溫”通過訪談,音樂和使用360度VR技術重新創建的場景所發生的事情。

酒店的許多侍從已與女王E相處了數十年,並將分享他們對這群夥伴的回憶以及大約四十年前那一周瀰漫在大堂的大麻的甜味。

是的,他們會告訴你,1980年12月8日,每年約翰列儂遇害的那一天,二十二根玫瑰,半紅,一半白,都留在套房門口。

沒有人能夠確定是誰發送了他們 - 或看到他們如何到達那裡。